丹麥位于北歐,國土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不足河南省面積四分之一;2024年人口約為590萬,不及鄭州常住人口的一半。農業人口約17萬人,生產出超1500萬人口需求的糧食。丹麥海岸線漫長,漁業資源豐富,捕魚業發達,其捕魚量占歐盟總量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受高緯度、多陰雨、光熱資源不足及地勢低平(以冰磧平原為主)等自然條件限制,丹麥早期農業以養羊產業為主。19世紀中葉,通過把沼澤水排干和增加施肥,逐步轉向小麥種植;到19世紀末,受北美大農場廉價糧食擠壓,再次轉向以畜牧業為主導的農業結構。如今,丹麥農業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科技和生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主要采用家庭農場的生產組織方式。
丹麥也是全球最早的有機食品國,1989年建立國家有機標識體系,早于歐盟建立的體系標準(2010年)。同時,丹麥也計劃成為全球首個對農場征收碳稅的國家。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丹麥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占總量的20%左右,丹麥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降低至1990年的30%。
一、丹麥的供電結構
丹麥的供電結構與中美兩國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呈現高度自由化、去中心化、可再生能源主導、社區深度參與的特征。在發電側,超過一半的電力來自于分布式電源(裝機容量<10MW),其中風電占比超過55%,生物質/沼氣發電、屋頂光伏快速發展。輸電系統由國有企業Energinet負責運營,管理高壓主干網(132–400 kV)、跨國互聯線路和系統平衡服務,嚴格“網運分離”,不參與發電或售電業務。配電系統則由70多家地方配電公司承擔,多為市政所有或公私合營企業,負責中低壓配電網(≤50 kV)向用戶供電;配電公司僅收取過網費,不參與電力買賣。
丹麥不設置類似于美國北卡羅來納電力會員公司(North Carolina Electric Membership Corporation, NCEMC)的中間批發商,所有發電商(包括農場沼氣廠、風電合作社)直接參與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 Pool);通過日前市場(Day-ahead)和日內市場(Intraday)競價售電;Energinet負責市場結算與平衡服務;與挪威、瑞典、芬蘭、德國等耦合,形成區域統一電價(Elspot)。丹麥全國有50余家電力零售公司(如SEAS-NVE、Energi Fyn、Green Energy等),零售公司從電力市場購買電力,出售給普通居民、農場/企業等終端用戶。終端用戶以自由選擇零售商,合同靈活(固定價、浮動價、綠電套餐等),賬單一半包括零售商購電成本、輸配電過網費,以及零售商的利潤部分。終端用戶也可以通過安裝光伏等分布式發電,采用自發自用和余電上網模式進行電力交易。
丹麥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丹麥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和生物能領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丹麥的風力發電、秸稈發電、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超臨界清效燃煤及熱電聯產技術世界聞名。此外,丹麥還是世界上最早開展風力發電研究和應用的國家之一,風電占丹麥全國電力總消費的一半以上,位居全球第一,在風里充足時段風電占比可超過100%(計入向鄰國出售的電力)。
二、農用微電網典型案例
(一)曼松沼氣廠:丹麥首個有機沼氣生產廠
“自然能源曼松”(Nature Energy M?nsson)沼氣廠(以下簡稱曼松沼氣廠)位于丹麥的日德蘭半島(Jutland)布蘭德(Brande)附近,毗鄰丹麥最大的蛋類和有機蔬菜生產商阿克塞爾·曼松(Axel M?nsson)公司。該廠由沼氣生產商“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與阿克塞爾·曼松合作建設,項目從2013年開始設計規劃,2016年獲得政府批準,2017年正式投入建設,是丹麥首個獲得認證的有機沼氣生產廠。
該廠采用兩類獨立處理線:(1)有機處理線:原料嚴格限定為有機認證農場提供的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禁止使用含化肥或抗生素殘留的物料,所產沼渣沼液可作為有機肥料回用于認證農田;(2)常規處理線(2019年新增):處理普通農業廢棄物、餐廚垃圾等,年處理能力達17萬噸,與有機線物理隔離,防止交叉污染。
目前,已有38個農戶向該廠提供生物糞肥,Gemidan Ecogi食品廢棄物預處理設施提供的99.9%有機生物漿料作為原料。沼氣廠的年產生物甲烷達到1700萬立方米,相當于12000戶丹麥家庭的年能源消耗量。

圖片來源:“自然能源”曼松沼氣廠(Nature Energy)
曼松沼氣廠四周設有土堤圍護,內部包含一系列處置池以及多個混合、儲存罐,用于管理各類廢棄物。工藝廠房和儲罐均進行持續通風,排出的空氣需經過裝有微生物的過濾器進行凈化,從而大幅減少異味排放。

圖片來源:環境與能源研究所(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tudy Institute, EESI)
根據行業數據,一座年處理30萬噸生物質的現代化并網型沼氣廠在丹麥大約需要1000-3000萬歐元的巨額投入,通常需要7-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上述曼松沼氣廠投資約為1300萬歐元。因此,丹麥的沼氣廠通常包括多個農戶/養殖戶、食品企業、市政單位等共同投入,體現丹麥典型的“合作社+產業鏈”模式。
曼松沼氣廠不僅需要農戶/養殖戶、食品企業、市政單位提供有機物料,沼氣沼渣也要進行深度利用避免浪費。曼松沼氣廠主要處理有機物料,包括奶牛場和家禽養殖場的糞便(Livestock Waste)、作物(Crops),以及阿克塞爾·曼松自身生產和其他供應商提供的蔬菜廢棄物,以及常規生物質原料如廢水(Waste Water)、餐余廢物(Food Waste)等。生產的沼氣(Biogas)可以進行供熱,包括維持沼氣池溫度和對養殖系統供熱,還可以燃燒驅動汽輪機發電。進一步,使用氣體凈化設備,沼氣脫除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后得到生物甲烷(Biomethane),用于注入天然氣網絡(Gas Grid)和驅動車輛行駛。有機與常規生物質原料的比例經過精確調配,確保沼氣生產后的沼渣(Digestate)可作為天然肥料,并且對肥料中的養分進行分析,確保其符合氮、磷相關法規要求,重新用于有機農業的生產。
需要指出的是,曼松沼氣廠并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農用微電網,它作為一個大型的生物甲烷生產廠,一方面給農用單位如農戶/養殖戶提供熱能和燃料,一方面為發電廠提供燃料,還能夠注入天然氣網。通過能源的綜合利用,沼氣廠深度融入丹麥有機農業體系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網絡,為農場提供熱能、燃料及電力支撐。
(二)薩姆索島:全球首個碳中和島嶼的微電網實踐
薩姆索島(Sams? Island)位于丹麥中部卡特加特海峽,距大陸約15公里,島上有22個村莊,人口約3700人,以農業、漁業和旅游業為主。自1997年開始,島上居民與本地企業開啟能源轉型,通過多方協作努力,最終于2007年實現島上的碳中和目標。2020年進一步提出的《薩姆索2.0版計劃》,制定了2030年全面擺脫化石能源的目標。
島上現有11座陸上風機、10座海上風機,輔以分布式光伏與生物質能設施。居民在屋頂、停車場、足球場看臺等場所廣泛安裝太陽能板。同時,通過建筑保溫改造、淘汰燃油鍋爐等措施,顯著降低終端能耗。在交通領域,島內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發揮示范效應;港口、村鎮配套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供熱方面,島上建有多套基于本地生物質(如秸稈、木屑)的區域供熱系統,覆蓋約70%的熱需求。

圖片來源:技術報告“J. Jantzen and B. Bak-Jensen, “Deliverable D3.1: Speci?cations and data report for the Sams? demonstrator,” Tech. Rep., Smart Island Energy Systems, 2017”
巴倫港(Ballen harbour)是薩姆索島的碼頭,以旅游接待為主。港口通過400伏電壓等級接入島內電網。巴倫港也建立了一個典型的微電網系統,包括一套峰值60千瓦(kW)的光伏電站和一套電池儲能系統(BESS)。電池儲能系統采用Xolta BAT-79鋰離子電池,配備49千瓦變流器,標稱容量為237千瓦時(kWh),停靠的船只構成了最主要的電力負荷,碼頭共設有340個船用電源插座。此外,碼頭還安裝了其他若干重要用電設備,包括熱泵、桑拿房、污水提升泵站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站。巴倫港微電網主要為港口停泊的船只提供充電服務,通過太陽能光伏與儲能電池運行來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微電網還與附近其他島上設施相連,可在電力富余時進行共享調配。
三、總結與啟示
丹麥的實踐表明,農用微電網并非孤立的技術工程,而是嵌入農業生態、能源政策與社區治理中的系統性變革。通過將有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可再生能源生產深度融合,丹麥構建了以沼氣廠、風電合作社和島嶼微電網為代表的多元協同模式,實現了“農業產廢—能源轉化—肥料回用—電力供應”的閉環循環。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農村能源的自給性與韌性,更將農場從單純的糧食生產單元轉變為集能源生產、碳匯管理與生態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載體。
尤為關鍵的是,丹麥的成功依托于三大支柱:一是政策先行,如早期建立有機認證體系、即將實施的農業碳稅,為綠色轉型提供清晰信號;二是市場機保障,通過北歐電力市場與網運分離體制,保障分布式主體公平參與;三是社區深度參與,無論是薩姆索島的全民能源合作社,還是曼松沼氣廠的多方共建機制,均體現了共建共享的治理智慧。
參考資料
[1]曼松沼氣廠材料參考自技術報告:St?ckler, Michael. _Biogas Production: Insights and Experiences from the Danish Biogas Sector_. Food & Bio Cluster Denmark, 2020.
[2]薩姆索微電網資料參考自薩姆索能源學院項目和歐盟“21世紀智能鄉村地區預備行動”項目(BIS項目,編號:AGRI-2020-0332)
小程序掃碼觀看
更多農機資訊盡在農機一鍵查
版權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農機新聞網立場。 本文為分享行業信息所用,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眾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