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電動化浪潮風起云涌之際,處于浪潮中心的中國市場,新能源拖拉機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存在,在2025年10月26日—28日召開的武漢中國國際農機展上,新能源拖拉機也又一次成為全場熱度最高的農機品類,其中表現最耀眼的當數混合動力拖拉機。
一、新能源領域風起云涌,混動拖拉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國內乘用車電動化率接近60%,電車已經成為用戶購買時的首選,工程機械行業裝載機的電動化率接近25%,商用汽車電動化率接近30%,而拖拉機的電動化率截至10月份仍接近0,但是沉默中正孕育著風暴,國產電動拖拉機,尤其是混動拖拉機即將爆發。
本次展會上凡是生產拖拉機的企業,幾乎都展出了混合動力拖拉機,像河北鎧特已經進化為純混動拖拉機廠商,本次展會帶來了從200到380馬力全系列的混動拖拉機,中農博鼎帶來從80馬力到260馬力的覆蓋范圍極寬的產品線,粗略統計有40多家企業展出近100款混動拖拉機。
此前有坊間消息稱,某公司在北方地區已售出50臺混動拖拉機,另一品牌則向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出口了50臺,由于這些數據未納入補貼系統,其真實性難以核實,筆者判斷,當前混動拖拉機仍處于市場驗證與小批量試銷階段,然而,為何眾多廠家會如此重視混動拖拉機呢?筆者認為,國產混動拖拉機已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體,目前正處于產業蓄勢待發之際,一旦政策放開,便如堰塞湖決堤,勢不可擋。
先說說天時。所謂天時,即大環境與大形勢。從全球視角來看,農機的新能源化與智能化是兩大主流趨勢,其中新能源化以電動化為主航道,而在電動化領域,混動技術目前是拖拉機與聯合收獲機的最佳解決方案,歐美國家、中國都在大力推進農機的電動化,這一大趨勢清晰明確,毋庸置疑,關鍵在于時間與節奏的把握。對于大馬力拖拉機,眾多企業選擇了更為務實、經濟、可行的混動化技術路線。

再說說地利。地利就是產業政策和產業環境,國家支持農機電動化的政策也是明確的,新三年補貼政策,根據《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2024年將出臺對混合動力拖拉機的支持政策。2025年3月,江蘇省將作為試點,隨后甘肅、安徽、新疆、天津等省(區、市)將跟進,對200馬力及以上的混合動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實施17.5萬元的補貼政策。,以及2025年4月和10月,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分別組織了兩次高性能拖拉機的田間實地試驗驗證活動,一次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額敏縣,另一次則聚焦新能源農機裝備技術創新與試驗鑒定。,都表明國家非常支持電動拖拉機,尤其是優先支持混動拖拉機。
最后說說人和。人定勝天,人是最積極主動的一方,這里的‘人’可以理解為企業的準備,雖然明確的補貼政策是2024年3月出臺的,但是企業在此之前已經有十年的準備,國產拖拉機企業對于混動拖拉機的熱忱,初衷不是獲取高額的補貼,而是為了跳過西方國家在動力換擋、CVT拖拉機的壟斷和技術壁壘,所以早在補貼政策放出風聲之前,有一些企業就悄悄地在做產品研發和下地試驗,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更是希望通過“技術平權”來徹底改變被動挨打的命運,當然產業背后還有廣西玉柴、上柴、海天等供應鏈企業做推手,事實上國內拖拉機借用汽車、工程機械行業的“三電”供應鏈,加上企業主動的技術儲備,目前已經有了幾條清晰的技術路線,且幾乎每家企業都有較成熟的樣機,等到政策一開閘,就能馬上開啟規模化的生產。
所以說,混合動力拖拉機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補貼政策放閘這股東風了。
二、盤點武漢會上的混動拖拉機品牌
可以說國產拖拉機企業對混動拖拉機的熱情在全球農機市場上都是無與倫比的,歐美如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等企業在電動化上起了個大早,但真正將電動化推進商業化應用的,是中國的企業。根據行業分析報告,中國混動拖拉機市場的發展并非單個企業的沖動,而是眾多企業基于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的集體選擇。這些企業通過集中力量在市場飽和攻擊,使得混動拖拉機產品成為市場熱點。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紛紛探索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和創新商業模式,從而推動了中國在全球混動拖拉機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本屆展會上,除紐荷蘭展出了T6氫燃料拖拉機外,約翰迪爾、克拉斯、愛科等并沒有展出新能源農機,國產品牌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里的百花齊放說的是參與的企業很多,百家爭鳴是說企業選擇的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多極化的趨勢,讓我們看看典型的企業表現。
1、厚積薄發,后來者居上的濰柴雷沃
濰柴雷沃是國內實力最強的農機企業,也是全球排名前10的存在,濰柴雷沃對電動拖拉機的態度也一直是坊間很關注的,因為大企業會對政策走向、產業走向產業重要或決定性的影響,近三年雷沃主推的是CVT拖拉機,而ECVT技術和CVT技術雖然都能解決無級變速的技術難題,但兩種技術是有競爭關系的,所以坊間都以為雷沃會押注于傳統的液壓機械無級變速拖拉機上,但本屆展會雷沃用產品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液壓機械和混合動力無級變速兩種技術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大企業可以“既要,又要,還要”,這是大企業的專利。
本屆展會,本屆展會上,濰柴雷沃一口氣展出混合動力E3404-8H,純電拖拉機E2000ET-6、E504ET-3三款新能源拖拉機,可以說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拓相關專家的分析E3404-8H屬于混合動力功率分流技術路線,類似于約翰迪爾的e-Autopower功率分流混動技術路線,河北鎧特、山東臨工也有類似的機型。功率分流技術路線在混動拖拉機中難度較高,因為它依賴于企業內部掌握CVT變速箱自制能力。濰柴雷沃正是具備這種能力的企業之一,其功率分流技術不僅能源利用率高、技術成熟,而且特別適合于200馬力及以上重型拖拉機的作業工況。因此,濰柴雷沃在這一技術路線上的突破,使其在產業鏈中占據了制高點,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威懾和市場優勢。
2.臨工農機,保持先發優勢,乘勝追擊
2024年10月15日的新產品發布會,讓橫空出世的臨工農機一鳴驚人。此次展會展出13款業界領先的產品,其中有一個“全球第一”、兩個“國內之最”、三個“全國首發”。在2024年的長沙會上,臨工也悉數展出了這些產品。
2025年的武漢全國兩會上,臨工的陣容依然強大,與上界相比,山東臨工的混動拖拉機產品線十分齊全,其展位展示了從6000平臺(220-280hp)、7000平臺(280-380hp)、8000平臺(400-500hp)到9000平臺(500-600hp)的五大平臺產品布局,涵蓋串聯式混動和混聯式混動兩大系列。這些拖拉機采用靈活的動力模式選擇,包括中央電動驅動和分布式電動輪邊獨立驅動兩種驅動方式。

此外,7EA系列的T3804-7EA,以及6E系列的G2404-6E與G2604-6E,也展示了臨工在農機技術上的先進性和創新性。
3.中農博鼎——幕后走向前臺,全產業鏈布局

喊著“重新定義中國智能農機”的口號,在2025年全國農機展上,中農博鼎憑借其全系列動力換向/動力換擋拖拉機和全系列混動智能拖拉機的創新展示,成為展會的焦點,彰顯了其在國內農機行業的領先地位。
筆者深入參觀了中農博鼎的展位,發現這家企業已經完成了80-260馬力混合動力拖拉機上的全線布局,而國內其他品牌則主要是200馬力及以上功率段,緊跟補貼政策走,而200馬力以下幾乎沒有企業涉足,而中農博鼎則已經做到了。
當然,最值得關注的是該企業在燃油、混動拖拉機上內部產業鏈的準備,現場看博鼎具備高熱效發動機、電控系統、混動傳動系統、電液提升系統等全棧技術能力和內部自制能力。
據了解,該公司此前是發動機電控系統、液壓控制系統的專業廠家,年銷售收入達數十億元,技術實力深厚。大約在2022年,該公司進入農機行業,完成了從拖拉機到全產業鏈的布局,實現了從后臺走向前臺的轉變,不過其產品和技術仍需經過市場驗證。
4.河北鎧特——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的全面新能源代表
之所以一直在關注這家企業,是因為在新能源時代,這家企業的決心最大,勇氣最足,從2023年起就舍棄了傳統的燃油拖拉機,全面切換到新能源賽道上。
據悉,該公司已完成50-420馬力混動拖拉機的全線產品布局,該公司另一值得關注的技術路線是功率分流方案,其自主研發的功率分流變速箱采用了與玉柴串聯式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但該公司亦在串聯式技術領域有所布局,例如2804混動機型即采用串聯式技術路線。
本次展會上,鎧特展示了KGD2004、KGA2204、KGA2604、KGB3204、KGC380五款油電混合動力拖拉機。
此外,英軒重工、東風農機、黃海金馬、山東五征、悍沃、沃得、中聯重科等近二十個品牌均展出了200-380馬力混動拖拉機,其中絕大多數采用玉柴串聯技術路線,值得關注的是東風農機展出了新能源混動產品DP1404(F),DP2404(F),DP2804(F),一方面說明東風農機很重視,另一方面說明產品線布局較深。
三、未來預測:技術平權還是新的技術霸權?

國內混動拖拉機現在處于爆發前夜,由于技術正在熟化過程中,國家農機管理部門也在有意識地控制著產品入市的節奏,從已知的補貼政策看,近兩年的補貼數量和補貼資金都是非常明確的,除了市場化銷售,如果要享受補貼政策,就只能按政策的節拍走,所以近兩年混動拖拉機會有市場化的銷售,但是數量當在1000臺以內。
拋開市場進程,我們在此探討一個頗具深度的話題——技術平權。
這個問題涵蓋兩個層面:其一,是國產拖拉機產業與歐美產業及企業間的技術平權,即國產混動拖拉機通過換道超越,擺脫對歐美動力換擋、CVT拖拉機技術及產業鏈的依賴,以全新技術與歐美企業展開平等競爭;其二,是國內大企業與小企業間的技術平權。一拖、濰柴雷沃等大企業已攻克動力換擋、CVT等高端技術,并擁有強大的內部供應鏈,未來或形成技術壟斷。而眾多中小企業在玉柴等動力巨頭的引領下,期望通過混動技術換道超車,改變或延緩被淘汰的命運,實現技術平等競爭。
筆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其一,在國與國的層面,國產拖拉機企業一方面在動力換擋、CVT技術上會和歐美國家的企業平權,因為國內一些大品牌已經突破了相關的技術,后面只是產業化應用的問題,當然國產混動拖拉機是另起爐灶,產業化應用速度會非常快,會形成先發優勢,以和歐美國家的動力換擋、CVT形成正面競爭之勢,也能實現技術平權,公平競爭的局面,當然這也需要時間。
其二,從國內企業層面來看,筆者認為技術平權是一個過程,極有可能無法達成,甚至可能催生更嚴重的技術霸權,這是因為新能源拖拉機“三電”系統的核心主要集中于電池、電機、電控,而這些技術要么被行業外的供應鏈企業掌握,要么被行業內的大企業掌握,而大量中小企業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后期技術不平等的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類似華為“三電”供應鏈模式的企業會出現,大量拖拉機企業會淪為真正的組裝廠,徹底喪失技術主導權,同時,幾個大廠會掌握“三電”技術,或至少具備強大的“三電”技術集成能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形成新的壟斷,所以筆者判斷未來,技術平權之后,拖拉機行業會形成更嚴重的技術不平等。
小程序掃碼觀看
更多農機資訊盡在農機一鍵查
版權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農機新聞網立場。 本文為分享行業信息所用,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農機新聞立場。
眾智


